- · 《通讯世界》刊物宗旨[06/30]
- · 《通讯世界》征稿要求[06/30]
- · 《通讯世界》投稿方式[06/30]
- · 《通讯世界》收稿方向[06/30]
- · 《通讯世界》栏目设置[06/30]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通讯论文润色(在线论文润色)(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歌声飞到北京去,毛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得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mi sao 1a mi sao 1a sao mi dao ruai夸咱们枪法数第一!一、二、三——四! 曲作者王永泉
歌声飞到北京去,毛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得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mi sao 1a mi sao 1a sao mi dao ruai夸咱们枪法数第一!一、二、三——四!曲作者王永泉词作者牛宝源这首欢快向上、朝气蓬勃的歌词,出自牛宝源之手。他当时只是一名年仅20岁的坦克兵。1956年3月,牛宝源从辽宁省北镇县入伍,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军旅生涯。虽只有小学文化,但他从小就有文艺天赋,加之他谦虚好学,积极上进,常手不释卷地勤奋读书、一有空闲就埋头写作,脚踏实地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入伍后自然成为了连队的文艺骨干。平时,他这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还常将大家庭涌现的好人好事、新人新事,一一记录下来,写成小诗或编成数来宝、快板、相声,在团队内演出,有些重复。于是,根据大家的意见,他又对增写部分进行了删改,把“歌声飞到家乡去”这一段删掉,敲定了歌词。这样经必要改动和打磨后,使歌词内容更丰富、意境更优美了。两段歌词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第一段的“写实”与第二段的“写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臻于完美。最后,王永泉使用他熟悉的陕北民间曲调、再结合军营进行曲的某些格调谱了曲,并增加了“咪索啦咪索”语气词以及“一、二、三、四”口令声,充分表现取得打靶优秀成绩的战士们的自豪心情。曲调犹如歌词的翅膀,佳词配上妙曲自然展翅飞翔。王永泉凭藉对民族音乐的深厚素养,在汲取了陕北民歌的元素后,经过反复咏唱,“曲调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王永泉的原话)。这话说起来轻松,似乎是妙手偶得,实则若没有深厚的音乐功底和高超的技巧恐怕很难做到!例如:“战士打靶把营归”一句。朗读起来就像“绕口令”一样的拗口,那唱出来岂不更难?而王永泉举重若轻,只用了简单的几个音符一带而过,轻松化解。足见其技巧之深湛。王永泉在征求了战友们意见及对曲调进一步润色后,将《打靶归来》的成品送参了全军文艺汇演。在优秀作品如林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歌曲类唯一的一等奖。歌曲旋律的清新激昂不言而喻,创作手法也新颖别致,独具匠心。歌中根据“旋律的音名”所加的衬词和末尾的“口令”,都充分展现了革命战士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战斗风貌和乐观精神。此处无词胜有词啊!这应该说是王永泉的首创。“咪索啦咪索,啦索咪多来”一句,已成为人在心情愉快时脱口而出的经典引歌。《打靶归来》是一首既有民歌风格又有进行曲特点的队列歌曲。这首歌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把简谱“咪索啦咪索,啦索咪多来”直接唱出来,增加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充分体现了战士们自豪喜悦的心情。王永泉后来忆及往事时说,当初歌曲里运用过“啊”“哎嗨哟”等语气词,但听起来不自然、不和谐。在反复试唱修改中,他猛然想到教战士唱歌时都是先教简谱,战士们也喜欢唱简谱,何不用简谱发音直接唱呢?于是就有了今天歌曲中“咪索啦咪索,啦索咪多来”这样的唱法。歌曲最后还加上一句口令“一、二、三——四!”演唱起来更能体现军旅歌曲的风格,更加符合队列行进歌曲的特点。有趣的是,由于当时的消息闭塞,牛宝源一直都不知道他的诗歌已经成为军内外风行的“流行歌曲”。直到1960年秋季的一天,他无意间从收音机中听到了中央广播电台播放的《打靶归来》时才为之一怔,熟悉的歌词让他感到异常亲切。他欣喜万分,急忙去找唱片,几经坎坷,待将唱片拿到手中后,果然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了唱片上。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那一刻他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鉴于《打靶归来》在群众中的影响与日俱增,1964年9月,解放军总政治部特意为牛宝源颁发了奖状。一直以来,这个奖状被他视为最珍贵的物品精心收藏着。此后,牛宝源陆续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相继发表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歌曲》等报刊上。1976年3月,牛宝源退伍转业到地方工作。到2002年最终从律师岗位上退休后居住在抚顺。几十年过去了,年近古稀的他谈及《打靶归来》的诞生和流传经过依旧如数家珍。他谦虚地说:“那首歌是曲谱得好,歌词只是表达了自己当时在练兵场上的感受和对军营生活的真实描绘,是部队给了我创作的源泉。”在建国40周年时,《打靶归来》被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唤起我美好回忆的那些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难忘的歌声》收录。曲作者王永泉也被写进《音乐家名录》《袖珍音乐辞典》《当代文艺家辞典》里,成为音乐家协会和音乐著作权法协会的会员及常务理事,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歌舞团作曲家。他的主要作品除《打靶归来》外,还创作了《我当上解放军》《志愿军的铁匠炉》等200多首歌曲。
文章来源:《通讯世界》 网址: http://www.txsjzz.cn/zonghexinwen/2022/1209/2051.html
上一篇:通讯学位论文(通信研究生论文)
下一篇:2018年教师职称评定细则(毕业论文通信)